江西鋼筋套筒項目改造工程總投資約4.88億元,全長約2.139公里,其中橋梁總長約1152m,兩側引道總長約987m,路基寬30.5米,橋梁寬31米,瀝青砼路面,預計今年年底動工,計劃工期54個月。
改造后的大橋與原來的大橋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的是改造后的大橋擬在原橋位上游新建一幅橋梁,跨越贛江,形成過江通道,為現有橋梁的拆除創造保通條件,而后拆除老橋,并在老橋原址新建一幅橋梁,與已建一幅橋梁形成雙幅橋梁。不同的是,改造后的大橋比原橋更寬,由原來的雙向兩車道改為了雙向六車道。在改造過程中原橋在現有管制的規定下,正常通行。
公共資源交易分中心已完成了新干贛江大橋危橋改造工程招投標工作。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S312新干贛江大橋車流量急劇增加,已經影響到了車輛和兩岸居民通行。為****新干贛江大橋交通壓力,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啟動新干贛江大橋及連接線擴寬改造工作。
S312新干贛江大橋是105國道連接贛粵高速公路的紐帶,也是連通我縣河東片區與河西三個鄉鎮的重要通道,該橋已成為我縣的**性建筑之一,是新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現在的S312新干贛江大橋于2005年建成通車,大橋主橋長度1139.4米,橋寬15米,路面寬9米,路基寬12米,總投資1.3942億元。
江西鋼筋套筒由**鐵建大橋局承建的南昌復興大橋項目主線順利建成通車,實現了新的里程碑式建設,是南昌市“十橋同架”規劃**實現主線通車的大橋,為5月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復興大橋是南昌市第八座跨贛江橋梁,為江西省*大跨度的鋼混組合梁鋼箱拱橋,也是國內疊合板組合梁橋面*寬的拱橋。大橋全長4.7公里,其中主橋采用中承式系桿拱橋,主跨268米,矢高55.83米,橋面*寬為42.8米,主橋鋼結構總重量達2.9萬噸,采用雙向八車道并設置獨立過江慢行系統,在國內拱橋結構橋梁中**將行人、非機動車通道和車行通道分離。主橋造型簡潔、流暢,猶如飛燕掠水,凸顯洪都大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麗自然景觀。
江西鋼筋套筒復興大橋在建設過程中相繼攻克了復雜地質下鎖扣鋼管樁圍堰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及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解決了互通立交現澆梁規模大,孔跨多,施工組織難度大,**風險高,大截面變高六邊形鋼箱拱焊接及節段制造精度控制,大矢高大跨度合龍精度控制、梁體線性控制、合龍施工工序復雜等技術難題。過程中,項目建設者堅持發揚“工匠”精神,探索出一系列新技術和新工藝,**打通“堵點”,解決項目“痛點”,為項目**高質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順利實現了大橋主線建成通車。
復興大橋項目BIM技術**應用在主橋的方案選型、構造設計、線型設計等方面,同時將BIM模型嵌入GIS地理信息系統中,進一步實現可視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目標,*終形成橋梁全壽命周期服務的BIM成套技術,并主要應用于三維輔助設計和BIM信息化建設,針對線路平縱斷面、主橋方案選型、局部復雜構造(如拱梁結合段、吊桿錨固構造)進行參數化建模,將BIM模型應用于橋梁有限元分析,*終指導設計成圖。